数据库维保工作可以分为日常监控、定期维护、故障应对和变更管理四大类。
1. 日常监控(Monitoring) - “望闻问切”
这是维保的基础,7x24小时不间断地了解数据库的健康状态。
性能监控:
关键指标:CPU使用率、内存使用率、磁盘I/O(读写延迟、吞吐量)、网络I/O。
数据库核心指标:连接数、锁等待、慢查询、缓存命中率、每秒事务处理量。
工具:使用Zabbix, Prometheus, Grafana, 或数据库自带的工具(如Oracle EM,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, pgAdmin)。
空间监控:
监控表空间、数据文件、日志文件的增长情况,预测何时需要扩容,避免因磁盘写满导致服务中断。
日志监控:
定期检查数据库错误日志、慢查询日志,主动发现潜在警告和错误。
2. 定期维护(Routine Maintenance) - “保健养生”
这些是计划内的任务,通常在业务低峰期(如深夜)执行。
备份与恢复验证:
执行备份:执行完整备份、差异备份、增量备份、事务日志备份。
验证备份:这是最容易被忽略但最关键的一步! 定期从备份集中执行恢复演练,确保备份文件是有效可用的。
统计信息更新:
数据库优化器依靠统计信息来生成高效的执行计划。过时的统计信息会导致查询性能急剧下降。需定期ANALYZE或UPDATE STATISTICS。
索引维护:
重建/重组索引:随着数据增删改,索引会产生碎片,导致性能下降和空间浪费。定期维护索引至关重要。
数据归档与清理:
将不再频繁访问的历史数据从生产库迁移到归档库,减小生产库的体积,提升性能和管理效率。
3. 故障应对(Troubleshooting) - “急诊抢救”
当问题发生时,快速定位并解决。
性能故障排查:分析慢查询、解决锁阻塞、处理连接池耗尽等问题。
可用性故障处理:应对实例宕机、主从复制中断、网络分区等严重故障。
数据损坏修复:使用数据库工具(如DBCC CHECKDB)检查和修复数据页损坏。
4. 变更管理(Change Management) - “科学升级”
任何对数据库结构的修改都必须严格管控。
Schema变更:表结构变更、索引添加/删除等,需经过测试、审批、并在低峰期执行。
版本升级与补丁安装:为数据库软件安装补丁(Patch)或进行版本升级,以修复安全漏洞和功能缺陷。